逾越节的日期是什么时候?
若是基督徒就必须要知道逾越节日期。因为这逾越节是基督耶稣藉着牺牲之血来应许赦罪和救赎的日子。但是仍然有很多人对逾越节日期赶到好奇。如今,全世界人口中约30%的人在信基督,却为什么对逾越节节期赶到生疏呢?通过历史来了解一下其理由。

逾越节日期论争
耶稣所传的逾越节只有一个,所以没有可发生论争的余地。但是,为什么教会们因逾越节的日期而争辩呢?
亲自受耶稣教诲的使徒们非常重视了逾越节。他们通过逾越节纪念了耶稣的牺牲与爱。使徒们努力将这种精神如实地传给初代教会(哥林多前书 5:7-8, 11:23-26)。可惜,随着使徒们逐渐离世,逾越节开始变质了。
这种风潮始于罗马教会。初期罗马教会里大部分是下城居民,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有权人士纷纷入教,罗马教会的势力逐渐影响到周边国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逾越节日期的论争。
耶稣以后,东方教会一直在圣历1月14日晚上遵守了逾越节。但是,以罗马为中心的西方教会任意索求将逾越节圣餐仪式和复活节在同一个日子遵守。双方截然相反的意见在155年正式发生了冲突。
155年,坡旅甲(Polycarpus)vs 阿尼塞图斯(Pope Anicetus)
曾担任士每拿(今土耳其境内伊兹密尔)主教坡旅甲与罗马教会的教宗阿尼塞图斯,对这一问题展开了论争。坡旅甲是从使徒约翰亲授的弟子。正如约翰,他也强调了传承基督耶稣,要在圣历1月14日晚上遵守逾越节,但是没能说服到阿尼塞图斯,阿尼塞图斯也是如此。双方各执一词最终协议在不同的日期遵守暂且告一段落。第二年,坡旅甲被押送到罗马殉教。
197年,波里克拉特斯(Polykrates)vs 维克多
逾越节日期争论在197年再次点燃。罗马教会的监督维克多(Victor)主张多米尼加规则(Dominical Rule’。所谓“多米尼加规则”就是所有的教会要在复活节举行圣餐仪式的一种命令。大部分的教会都追随“多米尼加规则”。但是,亚洲的教会却对此大大地反抗。尤其具代表性的是以弗所教会的监督波里克拉特斯。他写给维克多的书信虽沉稳却很坚决。
维克多接到这封信后,立即绝罚了亚洲所有的教会,但是这一处事并非是诸教会的一致的意见,最终维克多撤回了自己下令的惩罚。
关于尼西亚公会议
公元325年,逾越节论争再次浮出了水面。除去尼西亚公义会,就无法谈论有关逾越节日期的历史,因为它是尼西亚公义会的主要论题之一。

召集背景
主办尼西亚公会议的是君士坦丁皇帝。他战胜了许多政敌,最终赢得了王位。虽然当上了皇帝,但眼前要解决的问题还很多。当务之急是把因内战而混乱的罗马统一起来。君士坦丁决定利用基督教来团结帝国统一。
但当时基督教正经历着巨大的内讧。因阿里乌斯的异端论驳加上逾越节日期问题,简直处于了严重的分裂状态,使得君士坦丁很困惑。他的目的是利用基督教作为统治手段,所以对眼前的这种情况绝不甘心。最终在公元325年5月,他为了解决此问题在尼西亚(现今土耳其的伊兹尼克)召开了公义会。
主要论题
1.逾越节日期问题
如上所述,东·西方教会对逾越节日期的见解各不相同。西方教会重视复活节,东方教会重视圣历1月14日晚上。这压根儿就是无法妥协的斗争。持续了一个多世纪的论争丝毫没有平息的迹象。
2.阿里乌斯主义
召开尼西亚公会议的另一个原因是因“阿里乌斯”。“阿里乌斯”是当时亚历山德里亚的长老。由于禁欲主义的态度和熟练的说教,当时有很多人追随了他。他主张唯有耶和华是上帝,耶稣只是人而已。这种学说以他的名字命名为‘阿里乌斯主义’。
阿里乌斯主义从埃及扩散到了整个东方地区。这是动摇基督教本源的事。君士坦丁不得不担心教会会分裂。
尼西亚公会议的决议
君士坦丁决定了要在复活节举行圣餐仪式,让出席的全体主教在包含这项内容的信经上强制签署,并对阿里乌斯实行绝罚。
君士坦丁皇帝的确拥护了基督教,但是背后多半是有着政治性的目的。君士坦丁根本不在意上帝的旨意 ,他偏向于当时影响力较强的罗马教会,受到皇帝的权威,逾越节被消失了。
尼西亚公义会之后,圣历1月14日晚上遵守的逾越节被视为异端。一些圣徒们因遵守逾越节而受到了很多迫害。沦为想遵守上帝的话语要躲进沙漠、山中或洞穴的时代。
逾越节日期重要的理由
有些人认为讲究逾越节日期没有意义,无论是逾越节还是复活节,在哪一天举行圣餐仪式都无所谓。如果真的无所谓,基督耶稣也会随便选个日子举行圣餐的榜样,但是耶稣迫切等待了圣历1月14日晚上。
路加福音22:15 “我很愿意在受害以先,和你们吃这逾越节的筵席。”
约翰福音13:15 “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
基督耶稣制定的圣历1月14日晚上,当月当日遵守逾越节来纪念基督的牺牲和伟大的救赎之爱才是上帝的旨意。

<参考资料>
(古罗马)优西比乌斯《教会史》 ,(美)梅尔英译、评注,翟旭彤译